兩部委部署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釋放環保產業市場空間
發布時間:2020-05-18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整治、固體廢物處置……國家正在推進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釋放出一大波利好消息,環保產業的市場機會和空間有望繼續擴大。
5月15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聯合召開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推進視頻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2020年,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要持續突出抓好劣Ⅴ類水體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綠盾”專項行動、“三磷”(磷礦、磷化工和磷石膏庫)排查整治、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飲用水水源地專項行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污水收集處理整治八項重點工作,按期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高杲也表示,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
去年初,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的國控斷面比例達到85%以上,喪失使用功能(劣于Ⅴ類)的國控斷面比例低于2%;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比例達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高于97%。
生態環境部今年4月通報的全國地表水質量狀況顯示,1-3月,長江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2.8%,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
《行動計劃》明確,加大現有工業園區整治力度,完善污染治理設施,推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采取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引導和吸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參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收費政策,探索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逐步建立完善污水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原則上應補償到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正常運營并合理盈利。
《行動計劃》要求,沿江11省市加快建立行政區域內與水生態環境質量掛鉤的財政資金獎懲機制。創新環境治理服務模式,拓展環境服務托管、第三方監測治理等服務市場。
15日,生態環境部組建的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也推出了多份有關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研究成果,數十位科學家就“十四五”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安全主要問題、形勢與對策,長江流域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策略等發表意見和建議。
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海生介紹,目前,長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修復形勢依然嚴峻,水生態環境保護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突出,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尚未補齊,沿江化工企業、尾礦庫、垃圾填埋場密布,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重點湖庫藍藻水華頻發,河湖水生態功能退化嚴重。
以“三磷”為例,據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工程師吳瓊慧介紹,我國“三磷”企業主要分布在長江經濟帶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南、湖北、江蘇等7省市,企業分布與長江總磷污染程度呈正相關。磷石膏庫防滲不到位、滲濾液無法有效收集;磷肥企業雨污分流不完善、初期雨水收集設施不規范;黃磷企業“點天燈”、無組織廢氣排放控制不嚴;含磷農藥企業母液處理回收難度大;磷礦礦井水不能穩定達標排放、貯礦場雨污分流不徹底等問題突出。
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期以來,長江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是我國重化工產業的集聚區,區域內環境風險點多,且30%的環境風險企業位于飲用水源地周邊5公里范圍內,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造成累積性、疊加性和潛在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趙玉婷介紹,以長江江蘇段為例,沿線分布24個化工園區、700多家化工企業、化工碼頭117個,危化品運輸船舶日均流量達500艘次。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蔣洪強等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示,2004-2017年長江經濟帶環境退化成本呈上升趨勢,年均增速為11.91%,由于地區總人口總體趨于平穩,人均退化成本增速也達到了11.45%。要實現長江經濟帶環境質量全面達標,治理投入的缺口還很大。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15日公開的有關“十四五”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的研究報告認為,“十四五”時期,應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建立具有長江特色的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目標指標體系,把握好長江上、中、下游之間的差異,堅持“三水共治”(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系統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從嚴防范水環境風險。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技術領域采取的是“1+X”組織模式,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近300家優勢產學研單位和5000余名科研人員,圍繞“三磷”整治等八大環保專項行動,“送科技、解難題”,派出58個專家團隊開展駐點跟蹤研究和技術指導。舉報/反饋